中年主管
最近布萊恩和我談論公事的時間明顯少了許多,除了他對工作內容已經游刃有餘外,也明白了目前的公司文化就是那麼一回事,自然也知道如何因應了,加上今年也得努力準備碩士論文及口試,布萊恩的生活就只有一個“忙”字可以形容。
布萊恩進入公司新的事業體已經一年多,新商業模式的建構與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畢竟是一個全新的市場,當然也就沒有所謂的前例可以依循,凡事就是邊走邊看,邊看邊解決吧!去年底透過布萊恩的陌生開發,竟也讓他為公司成功締結到一家相當值得合作的外商企業,雙方的合作模式若能真正落實下來,可以讓公司長時間帶進相當不錯的穩定收入。

一檔大型專案走下來,需要公司內部許多單位的配合,這種跨部門的合作也是最能驗證一家公司的組織文化及行事風格。幾場會議下來,研發單位常以商品機密、資源不足的藉口表示無能為力,生產單位則常以破壞生產流程表示恕難辦理,營運單位則錙銖必較客戶的每一項合作要求。回到家裡的布萊恩放下電話無奈的笑著說:要讓客戶付錢還得配合公司要求,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透過和布萊恩好幾回的聊天,我腦中逐漸有了比較清晰的畫面,會議室中來自各部門的主管和執行窗口,年輕一點的約莫也到了35歲左右,一群中年上班族有的直白、有的委婉,各自展開內部的攻防戰,所有人都為所屬部門的利益努力著,而客戶的需求被拋到了腦後,像一坨捏爛的白紙,命中紅心掉進了垃圾桶。

我滿是不解地發出了疑問,看來是很不錯的生意,為什麼公司好像不是很積極?布萊恩嘆氣說道,或許這不在大老闆設定的優先序列,在大老闆尚未表態之前,主管們習慣都會先作壁上觀。終於,我能理解同是職場裡的中年人,因為所處職場階級的不同,所以主動或被動地停滯不前著。
文章目錄
你是陷入穩定困境的高階 中年主管 嗎?
高額薪水編織出的溫柔困境

做到總字輩的高階主管薪水當然不會太差,優渥薪水養成的生活品質更是為人所稱羨,但由奢入儉實在難,加上近幾年景氣狀況不明,通貨膨脹上漲驚人的情況下,高階主管也擔心一個錯誤決定,可能就得摘下頭上這頂好不容易掙來的烏紗帽。所以就得凡事琢磨再琢磨,不知不覺也琢磨出溫柔困境的高牆,不求過人表現,只求平穩不犯大錯的日常。
過度瞭解公司文化,陷入想當然爾的困境。
若非空降部隊,一般高階主管多已在公司任職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盤據各個山頭的鬥爭歷史與行事風格當然都知之甚詳,好處是若能善加利用可以加速部門間的工作推展,缺點則是因為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所以不自覺得畫地自限,反而導致跨部門的工作推展不易。因為人、事、物的太過熟悉,工作思考陷進“如何處理最方便,最不受爭議”的框架裡,也順勢將能為公司帶來的衝撞挑戰與主管的扛責風險,安全隔離在穩定困境的高牆以外。
摸透老闆心思,向上管理得心應手的困境。
高階主管最常相處的對象之一就是老闆,老闆的一挑眉一嘆氣,往往牽動高階主管敏感的心。能成為承擔重責大任的高階主管,一定對老闆的一個投足、一聲語氣背後代表的意義,或許不到心領神會的境界,但一定能揣摩個87分來。

越摸透老闆的心思,越是慢慢催眠自己,以老闆喜好為個人喜好,以老闆厭惡為個人厭惡,慢慢忘掉高階主管還擔著幕僚輔佐的重責大任。當公司的高階主管開始以老闆喜好為KPI指標追求時,也正是他們親手為公司營運開始擦脂抹粉的時候,對於公司到底是好還是壞,就成為茶水間或Line群組裡的八卦材料了。
陷入穩定困境的高階主管,並非如外界想像成天吃香喝辣的,其實他們是危機感更高的一群人,只是危機感越高,穩定困境就陷得越深,形成一種越是掙扎就被捆綁越緊的現實迴圈裡。只有當公司面臨困境,老闆心思大變的時刻來臨,高階主管或許才會猛然發現,原本的穩定困境早已經將自己深埋到綿密流沙的噬人洞坑裡。
你是求上不得求下不甘的中階 中年主管嗎?
滿腦憤世嫉俗,視他人皆庸才的 中年主管
公司的高階及中階主管多是草創初期加入公司的,隨著公司規模逐漸擴大,大家也都有了升官加薪的獎勵,但也並不是人人有獎,眼看著前後期進入公司的同事都晉升成了高階主管,未獲青睞的難免起了不舒服的感覺。一旦情緒不能排解,憤世嫉俗的表現往往就外顯在工作表現上,不管是工作上還是會議上,所有的問題都是別人的問題,問題成了用來向公司抱怨的道具,而不是力求展現能力的機會。

倚老賣老,一招半式闖江湖的 中年主管
中年上班族歷經了十多年的職場生涯,當然養成有脈絡可循的思考邏輯,加上經驗值滿滿,所以工作處理相對年輕人得心應手。許多中階主管的問題就是因為太熟悉工作,難免忘記自己年輕初入職場的青澀。
要不是看不慣菜鳥同事的做事方法,就是想讓年輕同事完全複製自己的工作模式,不知不覺成了連年輕時的自己都討厭的倚老賣老的傢伙,更是年輕同事嘴裡那個不求上進,只想一招半式闖江湖的“那種主管”。
你的好表現我的好焦慮,競爭危機四伏的 中年主管
另一種認為此生已經觸碰到職場天花板的中年主管,面對下屬的好表現經常是憂喜參半,喜的是公司會認為自己領導有功,更憂的是深怕旁人遲早發現其實厲害的不是自己,這種又愛又恨的內心戲,總是在任務大成功時在內心上演。像是直覺反射一樣打壓部門裡的出頭鳥,儘管盡力維持表現上的雍容大度,但早已被旁人看出過度的患得患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