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解封的時間一再延後,疫情仍然無法讓人放心,對經濟前景也感到憂慮,支出勢必更多考慮,所以即使順利七月解封,我也打算讓星期天待在家裡,只是兩個月的時間得找些事情來做才不至於浪費這難得的機會。
親子生活
-
-
小男孩開始詢問我,你在家裡很兇嗎?你會打人嗎?如果星期天考不好怎麼辦?你會生氣嗎?第幾次才會生氣呢?我在家很兇。我會打小孩喔,而且一定要很痛的那種。要看錯的題目才決定考不好怎麼辦。通常第三次才會生氣。我誠實的回答小男孩所有的問題。那我當你兒子好了,我可以叫你媽媽,感覺上小男孩考慮了一會兒才這樣回答。
-
『哎呀,我的勇氣不見了』是我和星期天第一次一起完成的繪本。我的個性孤僻又古怪,但為了向星期天傳達媽媽對學校活動的參與熱情,還是硬著頭皮報名一次當故事媽媽。除非不答應人家,一旦承諾要去這件事,我就會想要認真一點,因為市面上的繪本,小朋友可能都聽過。於是,第一本媽媽寫故事,星期天負責繪圖的繪本誕生了。
-
主動學習養成法 。“榮譽感”不是希望孩子爭個你死我活,或對”分數“斤斤計較,不是指獎狀、名次,而是希望在心裡產生一種正面循環力量,一種前進動力。當小朋友有榮譽感之後,分數成為一種學習態度的參考值,努力與不努力的差別,細心與粗心的差距,主動與被動學習的區別,而不是吹毛求疵89分與90分的落差,分數不再成為打擊孩子的武器。
-
恐龍家長 會是我嗎?我試著為星期天沒有上場找出各種合理化的解釋,但很明顯的是內心不舒服感覺越來越擴大。終於,我決定傳訊息給先生,再次確認當初讓女兒參加校隊的目的?漫長的等待有點難熬,直到中午先生的簡訊回覆寫著,我們希望女兒有一個擅長而且喜歡的運動項目,如果有機會能上場感受比賽氣氛,擁有不一樣的體驗就更棒了。
-
孩子獨立 該是幾歲?當星期天能自己走路,自己吃飯,自己懂得表達,我認為她已經是獨立個體,我能做的是在能力範圍內提供她需要的資源,培養她獨立生活的能力。孩子只是藉由母親身體來到世界,之後她必須單獨面對世界的挑戰,我們能做的是協助她準備未來建造自己世界的能力,綜使孩子離去的背影讓我擔心,我依然會大力揮手向她說微笑說再見。
-
看似疫情結束遙遙無期下,台灣小學生的暑假還是來了,這次的暑假雖然比以往少了兩個星期,但是我的“體感長度”仍然自動補足為整整兩個月(如果說成度日如年應該就讓大家看笑話了!)。
-
還好端午連假沒有想要跑太遠,所以絕大多數的時間我們仨人都待在家裡避暑,如此得以避開了新聞上說的塞車潮(塞成這樣還得被歸類成不是聰明的用路人!),我倒是閒來無事滑滑手機很是愜意。突然手機滑出了一則很有名的網紅貼文,有粉絲詢問他如何教養小孩,因為這位有名網紅先生的青春期孩子不僅不叛逆並且和家裡的相處十分融洽,簡直一片和樂。
-
雖然現在的孩子升學壓力也沒減輕多少,但是我心裡還是覺得現在的小孩是幸福的,畢竟大家越生越少,每一個孩子幾乎都是家裡的寶。從幼稚園開始星期天就很喜歡上學,當然這是因為學校裡有同學可以和他一起玩,在家裡無聊多了,除了同學以外星期天也遇到很好的老師,有好同學也有好老師,當然星期天一點都不會討厭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