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被討厭的勇氣』2013年出版的,出版許久且爆紅好幾年之後我才購入,但是翻讀了前幾頁就放下了,也許是因為那時候的我還是心浮氣躁,也可能那時的我還在苦海中掙扎,如今苦海仍是同一片,但是自己的心境卻已經不一樣了。
所以,節錄閱讀『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自己很有感觸領會的句子,與正在尋找“被討厭的勇氣”的你分享。
你是共同體的一部分,不是中心。
被討厭的勇氣
人是很矛盾的,當我們受到挫折或是困難時,習慣把自己放的很大,位置很重要,盡可能膨脹我們的難過,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如果身處一個團體,需要你身先士卒的時候,我們又很習慣低調不敢發聲。我認為重要的時候,就處心積慮的把自己推到世界的中心希望受到關注;當我覺得不需要的時候,又把自己縮到世界的角落裡。我們養成習慣低著頭看自己,以自己為中心畫出一個圓,以為這個圓就是世界,但從旁人的視角,我們的確一直處在同樣的位置沒有改變,不過只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
嘗試把焦點從自己身上拉走,我們才能發現世界照常轉動,生活依舊,但心卻不用在受拘束了。
所謂的歸屬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著自己的雙手去獲取的。
被討厭的勇氣
不管是以前在學校唸書還是畢業後工作,我感覺自己很難找到一個團體(學校or閨蜜or職場同事)的歸屬感,所以疏離感很嚴重。現在想想那樣的疏離感有一部分也是自己造成的,因為自己對許多事情會有“這樣很無聊”或是“那樣很白癡”等先入為主的觀念,自以為聰明地把自己畫在團體的外圍,時間一久了,別人不再找你也是理所當然的事。雖然我不覺得人一直要生活在團體裡,但是年輕的時候其實是真的需要團體生活的支持,畢業之後進入職場然後建立家庭,人又會從團體退出,回到獨立個體。
從獨立個體到團體,再從團體退回到獨立個體,這是一個比較健康的生命成長循環,我現在認為的確是這樣的。
稱讚或責備對方,背後的目的都是操控。
被討厭的勇氣
這種直白的說法雖然血淋淋,但是也真的很有道理。例如星期天考試成績不錯,她會希望媽媽能稱讚她,因為希望繼續得到稱讚,所以認真讀書得到好成績,認真讀書成了得到稱讚的工具,卻誤解了讀書學習的本質是獲得知識。媽媽稱讚孩子,目的是操控孩子努力念書考試。太太責備先生,目的是控制先生的生活習慣。
所以生活中,我以為的稱讚與責備都不是毫無意義,這些說出口的背後目的其實一點都不單純。
人在聽到感謝的話時,就明白自己是對他人有貢獻的。
被討厭的勇氣
我在職場擔任過營運行政和客戶服務的工作,也就是負責協助業務人員進件後,在公司內部的行政作業流程,大公司的流程繁複又牽涉不同單位,業務同事每每出門打仗累得半死,拿回案子又得忍受後勤人員高高在上的態度,當我協助他們順利解決案件問題的時候,聽見他們開心的的答謝與鬆一口氣的笑容,那時的我真的覺得工作辛苦是有代價的。
因為被感謝而得到的力量是很驚人的,很遺憾當時的我沒能及時體會,我也應該向同事表達感謝才是。
人,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會有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有一次的職場經驗令我自己印象深刻,業務同仁抱怨公司某個單位不合理的規定(例如標準是某個單位說了算,這次可以下次又不行,導致業務同仁無所適從),為了解決業務同事的困擾,所以我和單位窗口也產生衝突,可能是對方窗口向自己的主管抱怨兩句,大主管還特別打電話給我興師問罪(那天是同事聚會,大家還在猛吃烤肉,我默默走到門口和主管解釋),因為對方是大主管,我當然是既客氣又有禮貌,但是依然堅持業務單位的立場並不退縮(當時,我還只是小助理,根本沒想那麼多),後來大主管也沒有為難我,事情算是圓滿落幕。
那時的勇氣來自於我對自己工作價值的堅持,若不能捍衛業務單位的權益,我的工作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那個年代工作沒那麼難找就是了)
因為心中的那股勇氣,所以就跟你拼了,毫無畏懼。
誠實看待孩子原有的樣貌,不與人比較,對他的存在感到喜悅和感謝。
被討厭的勇氣
昨兒個母親節,第一眼見到大姑長女的寶寶,才剛出生兩個月可愛極了,新手媽媽在度過屬於自己的第一個母親節時說:我只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其他就看個人造化不為難孩子。啊,這應該是也我看到星期天出生的第一個想法吧,只是隨著星期天逐漸長大,面對外在環境的挑戰越來越多,也為了順應世俗眼光,孩子剛出生時許下的初衷逐漸被掩蓋隱藏。我想很多時候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媽媽因為擔心害怕而慢慢被扭曲的關心吧!
孩子原有的樣貌才是最真實的,經過家長的擦脂抹粉後,孩子最後都不再像是孩子了。
在意識上是對等的,而且該堅持的地方就堅持,坦坦蕩蕩不退縮。
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裡提到,在人際關係中我們應該要建立橫向(平等)的關係而非縱向(上對下或下對上),也就是不管年紀、身份、地位,我和他人的關係在意識上都是平等的,所以自己認為該堅持的地方就要堅持,觀念不同或是錯誤的地方就要說明(是溝通不是吵架,也不是威逼)。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隨心所欲的生活,而不會將自己生活中的挫折困頓歸咎在他人身上。
雖然我的人生無法從來,但是這樣的觀念願意應用在自己的原生家庭時,對父母關係的修復我想是有極大幫助的。
40以後,即使不是世界的中心,一樣心存感謝。
我們仨
讀書心得分享 :
被討厭的勇氣 ,第三夜。只有自已可以改變自己,這是我的課題_ 讀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