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失敗教會我
喜歡一件事常常說不出理由,但討厭一件事情,往往可以追本朔源到祖宗好幾代去。就像是我討厭數學一樣,精確的來說,應該是討厭數字吧!那個還需要高中聯考一試定生死的年代,每年的國中暑假作業就是好幾百題的數學考卷,越寫越挫折,越寫越迷網,然後就把自己寫進了死胡同裡。

高中的數學依舊慘澹經營,總是向上天祈求,期盼此生再與數學無緣,等到上大學開始放飛了,凡是與計算相關的科目,例如經濟或會計不是死當就是低空飛過。至此,我慎重告誡自己,求職條件不需多,只要避免財會相關工作即可。
文章目錄
一心所想的只有逃避
我對數字的冷感和無視,到了創業時期甚至放大到了極致,因為我相信有會計師的專業作帳,一定遠比我耗費時間研究這些無感名詞來得有意義多了,甚至我內心暗自祈禱,會計師能不聯絡就不聯絡,畢竟沒日沒夜的加班已經使我到了精神恍惚的程度。沒錯,一直以來我就是以這樣消極的態度,抵抗“數字”對我的警示。

數字提醒著,商品成本過高,大幅壓縮利潤空間,應該找尋替代來源。
數字提醒著,通路抽成驚人,嚴重墊高通路費用,應該提早轉換準備。
數字提醒著,展店費用失控,經營風險大幅提升,應該明確評估標準。
數字提醒著,收支比例失衡,財務地雷四面埋伏,應該正視營運危機。
數字說了好多好多,但我選擇看不見聽不到,其中也因為那些數字,正躺在會計師一年產出一到兩次的報表裡,我們極少相見也非常陌生,隨著數字們的聲嘶力竭,公司的債務也越墊越高。一直到公司宣告結束的那一刻,我其實明白財務管理是導致公司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我仍然不想直接面對它,「結束吧!一切都可以結束了」,我想。
再次面對會計工作,逃避還是接受?
2022年上班的第一週,看見交接的發票、傳票以及財務表單,我內心的警鐘大作,我應該選擇直接轉手把帳務交給會計師,還是要選擇從頭開始面對一家公司的會計事務。『我的逃避曾經毀掉了自己的公司,但錯誤不該重複發生』。我選擇了後者,而且內心沒有太多的糾結,更沒有不必要的唉聲嘆氣。

我上網搜尋相關的會計款體,並且針對個人面、公司面、營運面進行評估,最後選擇了雲端式的會計記帳軟體。接著,一筆一筆登錄收入與支出,想辦法釐清收據、發票應該歸屬的會計項目,不懂的就詢問會計師、同學和軟體客服。學習的過程極為瑣碎又繁複,加上我對會計知識真的一知半解,好幾次煩躁快將我淹沒,但我告訴自己,這次沒有模糊逃避的空間。
隨著每筆發票收據的建檔,公司的營運狀況在眼前逐漸清晰,缺陷與問題赤裸裸地攤在面前,這就是公司真實的樣貌!憑藉著這些數據,公司的方向是否調整,未來營運需要寬鬆或緊縮,都有了強有力的指引。
所有曾經逃避的,終將再次反撲
許多人以為身為老闆就是那一個,可以逃避自己不喜歡、不想、不願意工作內容的特權分子,相信許多老闆、企業主也誤以為理當如此。但事實是你必須為此付出代價,而且你所竭盡所能逃避的一切,也將在你逃往天涯海角時,最終再次找上你。

就像我,
儘管逃避學習會計財務多年,但作帳最終仍成為我的日常。
儘管時時想要逃開陌生尷尬,但熱情主動成為自媒體的必要。
儘管害羞看見鏡頭裡的自己,但接受真實才能勇敢走出去。

所以,
強迫自己重新學習會計知識,因為不想讓錯誤再次發生。
練習熱情主動發揮自身影響,因為不希望別人經歷相同的傷。
坦然接受影像中自己,因為先喜歡自己,別人才會接受你。
如果一開始就能面對
雖然我不能確定,當初創業時就坦然面對財務會計問題,是不是公司就能成功?但我肯定的是,如果一開始,就能積極面對自己一直逃避的數字問題,這些年累積下來財務缺口不至於如此嚴重。只是時間一向只往前走,所有留下的後悔只有自己承擔。
親愛的中年朋友們,倘若你正懷抱著夢想走在創業的路上,請記住一件事,當你內心產生逃避的想時,這些都是上天對你的善意提醒,能夠覺察這些提醒,相信你的創業之路雖不至於一帆風順,但絕對不會坎坷滿路的。

這是創業失敗教會我的事,你不一定需要創業,但聽聽站長莎拉的創業失敗學,可以教會你跨過失敗,早點走上成功的道路。
更多關於莎拉的 再見十年創業夢 >>> 這裡看
初生中年。前進所 >>> 秘密加入社群去